首页 > 最新动态 > 好书甄选丨 近三年设计学界在关注什么?(六)
最新动态
好书甄选丨 近三年设计学界在关注什么?(六)
2024-08-1228

本期分享的八本精选书籍均来自国际设计学界权威季刊《设计史杂志》(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其内容不仅反映了近三年设计学界的研究热点,也展示了设计学科的深度与广度,为我们理解“设计”提供了更广泛和多元的视角。

前三本书聚焦“设计与博物馆/展览”,范围从博物馆实践扩展至全球交流,均强调设计和展览在文化传递和知识构建中的重要性。《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历史:制作者、过程与实践》关注博物馆展览的内部制作流程和社会实践,突出设计过程中易被遮蔽的环节和物件,将“幕后”的设计细节推置“台前”;《设计策展:语境、文化与反思性实践》由经验丰富的策展人撰写,系统总结了设计策展的历史与实践,强调了策展人角色的转变以及设计在多个领域的扩展;《超越边界的展览:通过艺术、建筑和设计进行的跨国交流,1945-1985》作为一本论文集,从宏观角度审视了展览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随后的三本书围绕“时装与时尚”议题展开,关注点从地域性产业扩展至全球性文化现象,但都强调了时尚在社会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前两部著作对比了英法两国时尚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其对文化身份的影响,《伦敦高级定制时装与时尚中心的形成》揭示了伦敦如何在经济困难时期塑造其时尚中心地位,但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最终因缺乏政府支持而解散;而法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高级成衣,巴黎与女性:法国成衣时尚文化研究,1945-68》展示了法国如何通过政府与时尚界合作,最终发展出“高级成衣”的新商业模式。如果说前两本书仍以欧洲为中心,那么《反思时尚全球化》则将视野延伸至全球,并挑战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叙事模式,带领读者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反思时尚的作用、价值及影响。

最后两本书致力于探讨“设计与文化遗产”,共同揭示了设计(组织)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性。《设计与遗产:身份与归属感的构建》侧重探究设计实践与遗产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塑造社会认同和集体记忆。《国际设计组织:历史、遗产与价值》则更关注设计组织的结构和影响力,以及它们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塑造设计的标准和实践。两部著作都涉及设计中的权力结构问题,但前者主要展示设计在文化表达中的作用,后者则从组织层面分析了设计权力的运作及影响。


                           


01/ Histories of Exhibition Design in the Museum: Makers, Process, and Practice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历史:制作者、过程与实践》(2024(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03 May 2024

02/ Curating Design: Context, Culture and Reflective Practice设计策语境、文化与反思性实践》(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15 February 2024

03/ Exhibitions Beyond Boundaries: Transnational Exchanges through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1945-1985超越边界的展览:通过艺术、建筑和设计进行的跨国交流1945-1985》(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Volume 37, Issue 1, March 2024

04/ London Couture and the Making of a Fashion Center伦敦高级定制时装与时尚中心的形成》(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12 October 2023

05/ Prêt-à-Porter, Paris and Women: A Cultural Study of French Readymade Fashion, 1945-68《高级成衣,巴黎与女性:法国成衣时尚文化研究1945-68》(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12 October 2023

06/ Rethinking Fashion Globalization反思时尚全球化》(2021)(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Volume 36, Issue 2, June 2023

07/ Design and Heritag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设计与遗产:身份与归属感的构建》(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Volume 36, Issue 1, March 2023

08/ International Design Organizations: Histories, Legacies, Values国际设计组织:历史、遗产价值》(2022推荐来源: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Volume 36, Issue 3, September 2023


                           


01

/

Histories of Exhibition Design in the Museum: Makers, Process, and Practice

《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历史:

制作者、过程与实践》


Kate Guy, Hajra Williams 

andClaire Wintle (eds.),  

Routledge, 2024.


本书致力于研究博物馆展览设计及制作的历史、现状及潜力,在大量搜集档案材料、一手文献及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呈现了19世纪至现代时期世界各地的多个展览案例,并配有大量图纸、平面图、展览草图和照片,深入探讨了民族、种族、阶级、性别、等级制度对展览设计及其历史的影响。书中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制作是一项需要持续不断进行调整、实验和互动的任务,尤为关注展览的日常工作流程、工艺技术等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强调展陈工人、展签撰写者、志愿者及当地社区等参与者的重要性,同时揭示出设计在塑造博物馆观者体验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

全书共分四部分,共计十五章。第一部分为“展览制作者”(Exhibition Makers),强调有必要扩展对“展览制作者”这一概念的理解,因为博物馆设计中所涉及的角色、技能和环境充满了多样性;第二部分为“博物馆之外”Beyond the Museum),探讨了展览与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第三部分为“展示的物质文化”The Material Culture of Display,重点关注展览中的“道具”,包括人体模型、展台、展签、展板,以及其他用于说明或固定展品的辅助元素,揭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背后所隐藏的多层含义和历史意义;第四部分为“展览之后”Exhibition Afterlives),尝试将展览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既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也可以根据策展人的重新考虑、背景条件的变化以及观众认知的转变而改变。


                           




02

/

Curating Design:

Context, Culture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设计策展:语境、文化与反思性实践》


Donna Loveday,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2. 


书深入探讨了设计策展的历史实践,作者唐纳·拉芙黛(Donna Loveday)是一位独立策展人、作家和教育家,曾担任伦敦设计博物馆策展总监,拥有20多年重量级展览的策展经验。她在书中认为,尽管设计策展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实践领域,但这一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记录下来,似乎是策展史中的一个区”,很少有关于这一实践的批判性著作基于此,拉芙黛对19世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与设计相关的展览实践进行总结讨论设计策展如何扩展到艺术节、购物场所、健康机构、会议以及电影节目制作等多个领域,并进一步揭示了设计在这些领域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全书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分为“在博物馆和展览中展示设计物品,1800年代至2000年”拉芙黛将设计策展置于历史背景中,讲述了16世纪在欧洲开始流行的“珍宝室”,也探讨了国际超级大展对公共博物馆收藏的影响,她认为早期的收集和展示方法虽然将物品带入公共视野,但往往根植于帝国殖民的野心,此外,她还讨论了设计博物馆的出现及其与更广泛的展览和展示历史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策展转向,1980-2020”,致力于探讨1980年代以来博物馆工作的变化,策展人的角色也发生显著转变,他们已从简单的收藏管理者变为创造展览的叙事者、博物馆教育的推广者,而这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发展密不可分;第三部分为“八位国际设计策展人访谈”,汇集了拉芙黛在2020与八位著名设计策展人的访谈记录,揭示了设计策展当前的工作实践及所面临的当代挑战。


                           




03

/

Exhibitions Beyond Boundaries: 

Transnational Exchanges through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1945-1985

《超越边界的展览:通过艺术、建筑和设计进行的跨国交流,1945-1985》


Harriet Atkinson, Verity Clarkson,

and Sarah A. Lichtman (eds.),  

Bloomsbury Visual Arts, 2022.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以展览为媒介探索了跨国交流的混合性和多样性,强调“展览”作为文化外交、信息传播、宣传推广的“软实力”。书中内容汇涉及民族主义、后殖民主义、物质性、技术、专业化、网络和外交等多个概念,研究方法跨越了设计、艺术、建筑史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跨国实践早已超出地缘政治的限制,展览应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环节,以此“绘制”出超越地理冲突、文化和政治领土的多中心“地图”

本书呈现出一种新的批判性研究形式,对展览史的跨学科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书中列举了大量展览案例,涉及博物馆、画廊、工业和贸易博览会的展览,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大型国际展览,但这些案例并未按特定的概念框架或研究趋势来解读,而是基于“跨国交流”这一术语,它指向一个包容性的地理和文化视角,有别于传统的经典叙事。在这一层面上,本书挑战了“中心”与“边缘”、“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全球”、“高雅”与“低俗”等传统的研究模式,此外,本书还为理解文化生产在全球时代中的“情境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对全球历史中文化和知识转移的更深入理解。



                           




04

/

London Couture and the Making of a Fashion Center

《伦敦高级定制时装与时尚中心的形成》

Michelle Jones

The MIT Press, 2022.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英国时装公司在经济危机和战时危机的刺激下,将伦敦打造成了时尚重镇。本书作者米歇尔·琼斯(Michelle Jones)在书中研究了这一时期伦敦高级定制时装业的发展,探讨设计师的合作以及特定网络和叙事的构建如何支持和塑造英国的时装经济。高级定制时装Haute couture)被广泛认为是法国所固有的,本书展示了英国版高级定制时装如何在经济动荡时期出现,当时一群设计师联合起来,在国际时装体系中集体努力转移权力,建立并维持了伦敦作为国际公认的创意时尚中心的地位。

书中第一章对比1930年代伦敦的宫廷裁缝与新兴高级定制设计师,认为后者更注重时尚元素并希望成为创意设计师;第二章聚焦于英国时装集团,这是一个早期的“艺术与工业交汇的网络”,为后来的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奠定了基础;第三章讲述了战时伦敦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师的保守设计,这些设计强调伦敦剪裁传统和乡村绅士生活方式,塑造了伦敦高级定制的国家特色;第四章展示了战后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的活动,揭示其在推广伦敦高级定制时装中所体现的合作与矛盾。全书中,1942年成立的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Incorporated Society of London Fashion Designers是琼斯关注的重点,这一组织保护了伦敦时装屋和设计师的商业利益,但由于缺乏与国家纺织业的合作,政府拒绝支持伦敦高级定制以及国际高级定制商业模式的衰落等原因,该协会最终解散。


                           




05

/

Prêt-à-Porter, Paris and Women:

A Cultural Study of French Readymade Fashion, 1945-68

《高级成衣,巴黎与女性:

法国成衣时尚文化研究,1945-68》


Alexis Romano,

Bloomsbury, 2022.


本书是一部批判性的法国高级成衣时装史著作,它摒弃了传统研究对巴黎高级定制时装Haute couture,简称“高定”,代表着精细的服饰设计、精良的制作技艺和高端的市场受众)的关注,而是将高级成衣Prêt-à-porter,英文为Ready-to-wear,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或继承高定的某些技术,主要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档成衣)作为研究对象。作者亚历克西斯·罗马诺Alexis Romano研究了存世的服装、时尚杂志、电影、摄影和访谈等一系列文化资料,将“高级成衣”置于艺术、设计、城市化、技术和国际政策等更广阔的文化中论述。

本书聚焦1945年至1968年间的巴黎女性与时尚媒体,书中第一章展示了高级成衣如何进入法国精英杂志,并逐渐侵占高定时装的版面,它们以新的城市空间和现代性表现形式,传达出运动感和能动性;第二章探讨了1950年代法国高级成衣的品牌化,以及随之而发生变化的法国时尚身份和现代形象;第三章对Elle杂志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认为她们仍被限定在严格性别化的社会角色中;第四章关注风格设计(stylisme)的出现,对高级定制、高级成衣和成衣Confection,主要指按一定规格、型号标准批量化生产的成衣)三者进行区分;第五章以列斐伏尔、鲍德里亚和奥热的理论为指导,认为在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进程中,即使是巴黎也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总体而言,全书通过对杂志中的空间、女性和成衣形象的分析,对当代电影、纪实摄影和家庭照片等文化史料的研究,揭示1945年至1968年间人们对时尚和现代性观念所发生的转变。


                           




06

/

Rethinking Fashion Globalization

《反思时尚全球化》


Sarah Cheang, Erica de Greef , Takagi Yoko (eds.),  

Bloomsbury, 2021.


本书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的时尚物品和实践,呈现时尚在塑造身份、协商变革、发展技术和打造社区等方面所做的多样贡献,揭示时尚如何成为理解殖民历史和当代全球化现象的重要工具,引导读者在21世纪重新认识和反思时尚全球化。全书采用多元化的非中心视角,挑战了欧洲中心主义在时尚史中的主导地位,探索时尚研究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理解。该书共分为三部分,其中,“时间与空间的分离”挑战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西方中心的时尚史观;“民族主义、跨国主义与时尚”讨论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呈现关系,以及时尚如何成为国家身份和跨国团结的象征;“全球设计实践”则展示了时尚在全球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本书通过对特定时尚物品的细致研究,揭示时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比如从概念史的角度研究了从奴隶社会到现代时期非裔苏里南人的kotomisi服装,揭示其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身份,认为时尚不是一个物质文化的固定特征,而是一种语境性的社会概念,它存在于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全球时尚系统之中。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时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与帝国主义扩张和军事化、商业冒险相关联,比如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披肩被西方视为传播对东方和拉丁奢侈幻想的工具,展现了帝国主义和东方主义想象如何通过时尚进行传播;比如sukajan(一种带有东方纹样的刺绣夹克)起源于亚洲的军事冲突,最初是为1945年至1952年间驻扎在日本的美国士兵制作的纪念品,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权力结构向当代新殖民世界秩序的转变。


                           




07

/

Design and Heritag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设计与遗产:身份与归属感的构建》


Grace Lees-Maffei & Rebecca Houze (eds.),  

Routledge, 2022.


本书从设计史的角度研究遗产,认为每一件传承的物品及其设计都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汇集了18个研究案例,内容涉及六大主题领域(纪念碑和纪念馆,景观、场所和游客体验设计,手工艺和工业设计,纺织与服饰,平面设计、信息设计与排版,数字化和在线用户体验设计),讨论的对象不仅包括物质遗产,还包括与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相关的非物质遗产,并思考两者对设计历史与遗产的意义。本书作者们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对各大洲的案例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挑战传统的西方遗产观念。

本书致力于探讨如何发挥设计的功能以生产遗产,通过重新诠释具有文化身份视觉符号的物品、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记忆的建筑和纪念碑等案例,探索如何充分开发共享的遗产概念模型,并将其进行设计开发和应用。本书讨论的另一问题是设计在塑造国家认同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作者通过多个案例进行了探讨,包括设计如何塑造和诠释克罗地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认同;巴西失去一种排版语言对国家认同意味着什么;南非国家认同如何通过明信片的视觉文化塑造等。此外,本书还讨论了遗产的所有权、管理和传承方式,数字设计在遗产展示中的新潜力等。本书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促进对遗产的真正公平理解,从而阐明设计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作用。


                           




08

/

International Design Organizations: 

Histories, Legacies, Values

《国际设计组织:历史、遗产与价值》


Jeremy Aynsley, Alison J. Clarke,

andTania Messel(eds.),  

Bloomsbury, 202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设计组织致力于为未来的设计方向创造一个国际共识包括加强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交流,提高设计标准,以及建立跨语言、国家和政治边界的设计师社区。共同的需求和议程被确定,设计类别不断被定义和重新定义,通常带有明显的文化和政治意图。利用大量原创研究、档案资料和口述证词,从全球视角审视了国际和国家设计组织及网络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这些设计组织的目标和成就提出质疑。书中的丰富案例和深入分析不仅证实了设计的多维性,也展现了设计世界的相互关联和多层次。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包含四到五章,由不同的作者撰写,涉及设计领域的多个方面。第一部分为“职业-规则-机构-个人”,聚焦设计职业的构建、规则的制定、机构的形成以及关键人物的影响力,探讨了设计领域内部的权力结构和个体如何塑造专业实践;第二部分为“国家-国际-跨国”,探究设计在国家、国际和跨国层面上的呈现方式,展示了设计如何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演进;第三部分为“设计定义-认识论-差异”,深入探讨设计的定义和本质,以及如何理解设计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差异。在各章节中,设计中的权力问题都是讨论的核心,它既体现在各专业、学科、国家、组织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和相互作用,也反映在性别、年龄、阶级、民族、种族等方面的不对等。


                           



* 图文来源于《设计史杂志》(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原出版物及网络,由本文编辑翻译及整理,版权归相关出版社及作者所有。

图文编辑:王兆
排版:王兆
统筹:王兆
审校:张熙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